2008年1月14日 星期一

讓你感動的宗教探險家:《玄奘西遊記》

有幾個理由是我見到這本書,就非要翻翻不可的原因。當看到封底的一句話,我就了解,我必須帶它回家,我一定要盡快讀完它。

感情上,《西遊記》曾是我私人擁有的第一本小說。儘管國小注音版本刪節了很多故事,去西天取經也只遇到蜘蛛精、金銀角大王兩則。不過,金蟬子轉世的高僧唐三藏、齊天大聖孫悟空、金箍棒、觔斗雲,這些印象一輩子都在腦海裡,成了我幼時幻想的最佳素材。

大學時上過中國民間文學課,教材之一便是《西遊記》,那是我第一次閱讀完整版本的《西遊記》。透過老師解釋,驚異發現中國古典文學的「經典」多有趣,詼諧、揶揄、機智、友誼,這本書並不會輸給今日排行榜上任何一本暢銷書。到這時候,我才明白在此之前,我到底粗心糟蹋了多少本經典!

我們已經知道《西遊記》是本神話、宗教小說,內容則多為虛構,事實上唐三藏去西天時並沒有孫悟空的護航,更不會有豬八戒、鐵扇公主或是牛魔王想吃唐僧的肉,當然,最後唐僧也沒抵達「靈山」成仙變佛。但是這本《玄奘西遊記》雖然也有「西遊記」三字,但跟吳承恩所寫的神怪小說內容不一樣。《玄奘西遊記》講述的是玄奘的真實故事,包括誰是玄奘、玄奘為什麼與如何到西方取經,以及他回國後,又繼續從事些什麼樣的工作。

作者錢文忠,是中國最年輕的印度學、佛學與梵學專家。2006年10月,錢文忠受到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邀請,開始在每集節目中講述玄奘的故事。這本書,就是以論壇的講稿為主,再不斷增補、潤飾而成,其中還添加不少珍貴的圖片。

玄奘西遊記》有必要出一本書嗎?對讀者來說,幾乎每一個人都可以隨便講幾段有孫悟空版本的《西遊記》內容,但真實歷史上,你對西遊了解多少?玄奘不但是佛學大家、翻譯家、自創宗門的大師,還是有膽識的探險家、文學家、以及外交家。玄奘的紀錄,不但讓我們了解西域到印度各古國的社經真實面貌,也彌補了印度無史書記載的憾事。事實上,古代印度不喜歡記載歷史,而印度的歷史如果沒有晉代的法顯、唐代的玄奘以及明代的馬歡這些紀錄,恐怕印度將會只留下「傳說時代」。

玄奘西遊記》明顯廣泛的借用了幾本重要著作:包括《大唐西域記》以及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》,但讓我頗感意外的是,《玄奘西遊記》雖然企圖完整重現一千四百年前的故事,不過卻不吝嗇使用今天普羅大眾聽得懂的話去描述。為了帶讀者重回現場,錢文忠會用很精確(或是說詼諧)的譬喻,簡單到那句話讓你一看就能理解。

玄奘出家八年以後,到了二十一歲才正式受戒,受『具足戒』。如果打個不恰當的比喻,只有到那個時候,才是大學本科畢業。」

那麼,玄奘在哪邊受「具足戒」呢?

在鎮江寶華山上有一個寺廟叫隆昌寺,可能是中國唯一沒有佛像的寺廟,而且也沒有山門,只有一扇非常小的偏門,小到什麼地步呢,現代社會裡吃得太胖的人恐怕過不去。這個寺廟在當時好比是『佛教的哈佛』,中國乃至東南亞的好多方丈、住持,都是在這裡受具足戒而正式成為僧人的。」

除了寫得有趣,內容也反轉了讀者對玄奘大師西行的印象。不如《西遊記》記載般輕鬆,唐王並沒有賜唐三藏御弟,反而因為與吐番關係緊張,唐政府頒佈任何人不得出境的禁邊令。玄奘等不到護照核發下來,只好私闖邊界,其實他是偷偷從涼州偷渡出國的。

玄奘也不像《西遊記》或是《大話西遊》演得那般愛碎碎唸、懦弱、膽小,相反的,玄奘似乎比橫越撒哈拉沙漠挑戰人類極限的林義傑還要厲害。他隻身走完沙漠、穿過中阿邊境到阿富汗(只靠皮製水壺和運氣),還見證了當時就高聳矗立的巴米揚大佛。面對不知道多少起的強盜、土匪打劫,他都靠勇氣與大愛感化了對方,甚至讓原先是祆教或是婆羅門教徒的盜匪改信佛教。
玄奘一生都在宣揚佛法,靠著一股信仰的力量,他的耐心與勇氣讓我們感動,他的故事讓人感到不可思義。

願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。」玄奘臨終前這樣告訴弟子。翻譯成白話文的意思是:我願意把我修的這一切回報,給人世間仍然活著的人。這,就是玄奘。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