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4月26日 星期六

《祖國》不管歷史怎麼變,有些答案就是不變


作者/ 羅伯特.哈里斯 (Harris, Robert)
編/譯者/ 許瓊瑩
出版社/ 如果出版社
出版日期/ 20080519
語言/ 中文/繁體
裝訂/ 平裝
歷史上偉大的國家興亡,完全是由於種族混合以至破壞了血統純潔所致。為了要防範這種災難的發生,國家必須盡到責任,採取防範的措施。
阿道夫·希特勒(Adolf Hitler)」
每個人都可能曾幻想過,如果歷史上某個事件改變了,那會發生什麼事?如果出版社出版的這本「如果」,就是一本這樣的書。《祖國(Fatherland)》作者大膽創造出一個場景,假設希特勒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,那麼戰後二十年的柏林會長什麼樣?歐洲會變成如何?世界又將會是什麼模樣?

要能這樣設定,必須有很嚴謹的歷史調查作為基礎。作者以1942年為一個時空分水嶺,凡是1942年以前的事件都是歷史上真正發生過的,而在這一年之後所發生的,則全部都是作者按照「合理推論」演化杜撰。讀者大可想像,書中世界的時空跟我們的時空在1942這一年開始以Y字形分裂,一端是我們現在,一端則是德國戰勝的世界。

故事背景大概是這樣:1942年後,蘇聯因為油料缺乏而陷絕境,除了少數叛軍外,幾乎全都被德國弭平。同為軸心國的日本被美國投下兩顆原子彈無條件投降,就在同時,德國也自V2火箭發展出長程核子武器。美國為了擔心德國報復性攻擊,只好相互停戰,進入所謂冷戰時期。

歐洲其他國家幾乎都被佔領、消滅,原來的國界消失了(但很巧合,瑞士居然順利成為中立國),取代的是德國人建立的歐洲聯盟,沿用二戰期間德國的分割方式。(在英國第一次出版的《祖國》小說,封面是插有兩面國旗的凱旋門:「大德意志帝國」卍字旗與「歐盟」的國旗。諷刺的是這面歐洲聯盟的國旗,跟今日歐盟「國旗」設計幾乎一樣,同樣是藍底跟象徵同盟國會員的小星星,只不過在本書,歐洲用「馬克」而沒有歐元)。

故事發生在1964年的柏林,就在希特勒七十五歲誕辰前幾天。讓我們來看看帝國首席建築師亞伯特‧史皮爾(Albert Speer),靠著他絕越的設計頭腦,把柏林弄得多麼輝煌!

主角札菲爾‧馬栩(Xavier March)是一位黨衛軍警探,他正在偵辦某起離奇死亡案件。不同於往常他接觸的案件,死者是一位納粹高級官員,而且似乎跟政府某件不可告人的祕密有關,他還發現,蓋世太保正全面湮滅罪證中。

為了挖出更多證據,馬栩與查理‧瑪奎爾(Charlie Maguire)碰面,她是美國某報派駐柏林的記者,也是某位高官被暗殺時的可能證人之一。這個組合很妙,紀律與不羈、鐵血與浪漫,馬栩是「德國」到不行,查理則是有夠「老美」。有了查理的幫忙,馬栩得以看到全然不同的觀點,這女孩跟德國那種只會相夫教子的女孩全然不同。愈挖愈多,知道愈多也就愈發現事件的不單純,這個真相已經遠遠超過他倆可以負荷的極限……

祖國》混合了偵探情節、史實、虛構歷史、以及大量作者考證的資料。如同作者另一部《龐貝》一樣,羅伯特.哈里斯(Robert Harris)又再度創造了一個奇蹟。《龐貝》透過一位水利師艾提利的眼中,看到龐貝悲劇的背後故事。《祖國》則是透過馬栩這個角色,發現帝國背後的巨大真相。作者不但成功建構1942到1964年之間的德國歷史,描寫的層次也更高,讓這個易讀的小說不僅是帶給讀者冒險氛圍,恐怕更多的是不斷反思與對戰爭的反省

如同馬栩說的,「制服,它把穿著它的人給抹殺掉了。」唉,祖國啊祖國,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