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商業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商業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

2009年第一季閱讀大回顧

2009年已經過了三個多月,在今年初,你看了哪些好玩的、有趣的、感人落淚的好書呢?

從大環境看,今年景氣冷颼颼,大家對「理財」的無奈,相對也反映在書市銷售暢銷排行上。財經理財類書籍宛如失控的經濟般同樣失去靈驗,更多人想回歸基本面,從管理、自我檢視、個人技能提升上重新找到「振興機會」。而另一方面,心靈、勵志、愛情、親子類的書大受歡迎,大家都希望再找到那份好久沒出現過的「感動」與「愛」。期待透過一趟閱讀旅程,能暫時拋開無力插手的經濟大環境,重拾心中最純真、原始的那份感覺。

能夠在景氣寒冬中,抱著好書讀上整晚,那真是一種溫暖的享受。這裡,我們將與讀者們分享2009年第一季中,我們透過銷售市場觀察到的好書與閱讀趨勢。有些相信你已經讀過了,有些則還沒列入閱讀規劃中,無論如何,我們都認為你不該錯過這些好書。

因電影、電視劇推波助瀾的書、原聲帶

今年有好幾部賺到我熱淚的電影,如果還沒看這些電影的讀者,千萬不要錯過!就在電影推波助瀾下,同名的電影原聲帶、電影改編小說、電影原著小說也頗受讀者歡迎。有一些是原著小說乏人問津,一但躍上大螢幕後,故事變得有聲有色。而且透過俊男美女的演技與對話,更讓小說情節多了幾分想像空間。

送行者: 禮儀師的樂章》講述一位交響樂團男子無故被裁員,跟太太回老家後無意間成為殯葬禮儀師的日片,而他太太的反對、他自己對這份工作的投入、社會貶抑觀感的衝突,成為故事裡最具有張力的主軸。相信很多人在沒看過這部電影前,會對於殯葬工作充滿負面印象,這部片將徹底顛覆你的刻板認知。

班傑明的奇幻旅程》電影改編自費茲傑羅於的短篇小說,靈感來自馬克吐溫說的:「如果我們能夠出生時80歲,隨著年華老去,卻逐漸接近18歲,人生一定更美好……」在電影中,小老頭班傑明‧巴頓一出生就因怪病被遺棄,隨者歲月增長,週遭的人慢慢死去,他卻愈來愈年輕。在同名小說《班傑明的奇幻旅程》中,集結費茲傑羅七篇短篇,你會訝異他的文字居然也能讀出一股爵士風。而《班傑明的奇幻旅程》電影原聲帶裡的紐奧良爵士經典,曲曲勾人靈魂,我其實電影都還沒散場,就有等一下務必買來聽的衝動!

有時候提到小說《Q&A》反而不如《貧民百萬富翁》或是《Slumdog Millionaire》知名度來得高。博學教授跟貧民窟裡無名小子,誰比較有機會答對十二道比《百萬小學堂》」題目還難數倍的益智遊戲?沒想到,貧民窟出身的無名小子居然全都答對了。這是作弊?這是湊巧?當這無名小子用血淚告訴你答案的時候,你會發現天公只疼憨人。

看過凱特.溫斯蕾、雷夫.范恩斯主演《我願意為妳朗讀》的讀者,一定會被徐林克的「溫柔筆觸」所吸引。而在《暮光之城》和吸血鬼帥哥愛德華大談戀愛的貝拉,多少影迷期待「何不把貝拉咬一口變吸血鬼算了?」《他其實沒那麼喜歡妳》一方面揭露感情「真實」的一面,其實都是虛假的謊言,而追尋真愛的過程,遠比帳面上來得辛苦。

透過電影,我們看到文字文學視覺化後的另一種美。

女王與敗犬

景氣愈來愈差,男人愈來愈沒用,找到一個好男人比在路上被隕石砸到還難!到底我是一隻敗犬,還是一位女王?其實,這問題跟禪門公案一樣,敗犬可以是女王,女王也可以是敗犬,與其當個敗犬,不如當個女王吧!(順便一提,「敗犬」日文原字為「負犬」,是指沒有伴侶的女性,如同沒有戀愛或未婚的男人又叫「光棍」,是一種戲謔的稱呼。)

31歲,到了一個分水嶺,我要往哪裡走?沒有答案嗎?山本文緒《31歲又怎樣》的31則短篇,或許能給你個到底該不該「定下來」、「往前衝」的指引。《一個人的老後》不只是討論獨身女子終老問題,未婚、離婚、喪偶的單身女性都該思考這問題:老了之後誰會照顧妳?再婚的可能有多大?30年後日子到底該怎麼過?

忘記是哪位朋友說的:愛情,還沒領受到時是幻想,遇到時是掙扎,相處時需要忍耐,離開時卻是一種大解脫。《愛情沒那麼美好》用11則短篇故事揭開愛情的「真實面貌」,不用虛假的糖衣,用雙手強力掰開的雙眼看感情的現實。不過,人就是這麼奇怪,如同作者嘎然而止的篇章,殘留著濃濃的不知所措。彷彿愛情這件事,就算外包裝已經貼上「早知如此,何必當初」來警告你,無論如何你就是想自己來試試看……

嗯?妳要怪誰?買本《所有男人都是消耗品》來看吧!

幽默與趣味是解悶良藥

景氣愈差,就愈要依賴幽默感過日子。

當在誠品敦南B2電視牆上看到長腿蜘蛛的表情時,我不禁噗哧一笑。《昆蟲Life秀》是法國人導演的動畫,裡面有幾個靈魂人物,像是蜜蜂、瓢蟲、蒼蠅、蜘蛛,影片中充滿法式幽默,感覺就像看盧貝松的電影《終極殺陣(Taxi)》,只不過挑釁的對象從警察換成了其他昆蟲。這種「法式幽默」,超適合幽默感日益減少的你。

麥克阿瑟將軍在國會告別演說的名言「老兵不死,只是凋零(Old soldiers never die, they just fade away.)」讓我想到人老了,就一定要任其凋零嗎?《不老騎士》是講在台灣有十七個八十多歲的老人,就是不願意任其凋零,突發奇想要用「歐兜邁」騎1139公里征服「福爾摩沙」。老人裡面兩位曾經罹患癌症、四位需配戴助聽器,五位高血壓、八位心臟疾病,然而每一位老先生都有關節退化的毛病。對了,還有人現在才要考駕照。他們能成功圓夢嗎?

日劇與推理的世界

喜愛推理的讀者們,不知道你喜不喜歡玩網路上用Flash做的一種密室小遊戲?沒玩過一定要快點試試,保證會讓你愛不釋手。(可以用搜尋引擎找「密室遊戲」或是「逃脫遊戲」)密室遊戲是一部推理的縮影、解謎的視覺化,我們可以說它是一種簡單版、能自己動手找答案的推理小品。
推理小說當然不允許讀者自己動手翻找,我們只能隨故事主人翁的行為,數著頁數逐漸來到封底,慢慢接近真相的源頭。推理的魅力不是答案,而是抽絲剝繭的過程。

去年底日本終於播完日劇《流星之絆》,在日本關東地區創下15.81%的收視率。這部改編自日本推理大師東野圭吾的原著小說,果然日劇跟小說一樣大受好評。故事描述三個十四年前父母雙亡的兄妹,如何在法律追訴期前抓到兇手?東野老師另一部《放學後》,則是女校男老師無意間捲入一場殺人事件,兇手是老師、本校學生還是不知名仇家?看完之後,你會發現現在的高中女生可不是好惹的。

宮部美幸今年初有許多中文版推理小說上市:《樂園》、《鄰人的犯罪》、《火車》。其中受人矚目的是《模仿犯》續集《樂園》。一如記者前畑滋子說的,「我想知道那棟房子知道的一切。土井崎家為什麼選擇那樣的人生?為什麼可以堅守祕密直至時效已過?為什麼荻谷等知道這一切呢?」沒錯,真夠吊人胃口的:「我想知道,我想解開謎底。」

有陰陽魔界味道的《必需品專賣店》,是史蒂芬金透視人性慾望的又一鉅作。這家店標榜「凡是你心裡的任何秘密渴望,都能在這專賣店買到」。只不過為了得到心目中的「必需品」,你必須付出一些代價!唉,景氣歹年冬,做什麼都不順心,連購物慾被微薄薪資消滅殆盡。如果街頭巷尾也開家《必需品專賣店》連鎖店,人人有求必應,那該有多好呢?

2009年2月5日 星期四

別讓數字唬了你

收入是利潤嗎?那什麼又是利潤呢?企業貸款可以提高股東的報酬率嗎?EPS是什麼東西?別急著回答,請閉上眼想個十秒吧,答案是不是「不太確定耶」

猶記得自己剛當上小主管時,面對財務報表的恐懼,只好一個人偷偷到書店翻遍「如何看懂財務報表」、「30分鐘財務報表上手」。結果好生失望,每一本都跟天書一樣,太多專有名詞在裡面,而且一下子就跳到艱澀的數學題,總覺得還需要有一本「教你如何能看懂『如何看懂財務報表』」的書輔助才行。

本書讀起來根本沒壓力!推薦這本書就是因為它容易讀、好讀、白話、簡單、容易吸收,而且沒有什麼複雜的公式,只有清楚簡單到不行的說明。

本書編排也很有技巧,一開始先從簡單的收入講起,然後愈來愈深入:什麼是利潤、財務績效、財務報表、如何利潤與銷售管理,最後講現金管理、專案管理。如果你正愁看不懂報表,正為公司節尊開銷傷腦筋,這可是一本很棒的入門首選!

如何Sale東西給女性

你以為是誰在決定要買什麼的?如果你已婚了,那你應該認同,多數情況下是太太在決策食衣住行育樂;若是未婚,想猜猜誰最常在百貨公司、賣場、KTV、書店消費嗎?那還用說,當然是女性同胞。

根據調查,在所有消費採購中,女性有83%、醫療保險佔了80%、服務性產品更高達89%的購買決定權。如果你要說這是女性愛亂花錢,我可能無法同意。真正的原因有點複雜,可能有:女性的眼光普遍比男性高,挑選的能力強,以及某種愛逛天性、喜歡比較、細心……。在美國,女性經濟每年就超過七兆美元,可以算是今日全球最大的經濟體。

但是今日很多行銷人還是很白癡的認為「這女的裡哪有錢?別向她推銷!」「這女的能買得起什麼?」「女人能做主嗎?」哈!這實在是犯了一件大錯特錯的忌諱,當心,你正急著把財富往外面推哩。

作者Martha Barletta是當今性別行銷策略權威,這也是市面上少見探討如何把東西賣給女性消費者的中文書,儘管目前這類書愈來愈多,但是仍然沒有這本全面、精闢、實用。

本書詳細解析「女性購物的結構」,包括如何、為何去選擇商品,又該如何吸引女性,讓女性動心。筆者的幾位女性朋友看完後,大呼不可思議,沒想到自己的一舉一動竟然有被人看穿的感覺。

有一句名言是這樣說的,「連女人都不瞭解女人!想要跟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做生意,本書可說是一本極佳的敲門磚。

2007年10月16日 星期二

沒有對手的競爭: 提高市場障礙的求勝法法則



你知道AMD為何花再多錢都打不贏Intel嗎?沃爾瑪(Wal-mart)如何先在地方市場起家,再打進全美擊敗一卡車的公司?蘋果電腦為何能在PC群中屹立不搖,還能做出迥異於其他人的特色?是的,他們靠的是「提高市場障礙」。

麥可‧波特(Michael Porter)在1979年的經典巨作「How competitive forces shape strategy」中認為會影響競爭環境的因素,包含「來自消費者的議價能力」、「來自供應商的議價能力」、「來自潛在進入者的威脅」、「來自替代品的威脅」以及「來自現有競爭者的威脅」。這整個學說又稱為五力分析,不可諱言的,這已成為大多數企業內部進行策略分析時的最高指導原則。

但是這五力並不容易懂,尤其是牽扯到複雜的時空、互動、歷史因素,更讓五力分析者為了破解商場的角力關係而傷透腦筋。現在你不必煩惱了,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格林沃德(Bruce Greenwald)提出一個全新策略理論,而且比波特學說更淺顯易懂,那就是你只要專心注意「來自潛在進入者的威脅」。格林沃德的處方:「提高市場障礙才是最佳生存之道。」

如果你認為自己的企業有優勢,例如Intel、沃爾瑪、蘋果電腦,那你的優勢一定屬於以下三種:顧客忠誠高、製造成本低、規模經濟。如果自認你的企業沒有上述優勢,那麼你要留意的就是「效率」;尤其是模仿能力這麼高的今天,手腳非得比別人快才行。

正愁找不到商場制敵的方法?替自己的企業未來感到憂心忡忡?或是想為自己平凡的工作創造優勢?本書是不錯的問題解決指南。從裡面的實際個案分析中,不論你目前在大企業還是小公司、處於寡佔或獨佔事業,藉由淺顯易懂的說明,一定能從中找到許多經營靈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