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個與孩子的重要對話
10 conversations—you need to have with your children
施慕禮‧巴迪奇 (Shmuley Boteach)
美國目前最具影響力與知名度的一位猶太教士(拉比בר)。他曾在英國牛津大學擔任拉比十一年,並獲選為泰唔士報年度最佳傳道士。回美國後,為了擴大猶太文化影響力,這位施慕禮拉比不但主持廣播電視節目,擠身美國百位最最重要廣播節目主持人,也是多本暢銷書作者。身為八個子女的父親,家庭、婚姻、親子關係是柏迪奇最關切的議題,他認為,美國未來最重要的挑戰,不在油價或是恐怖活動,而是家庭關係崩解。
對話一:為人 ──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?
別問孩子將來長大想要「做什麼」,而是要問,孩子將來想要成為「誰」?想要成為一個「怎麼樣的人」? 陪孩子思考,如何在善惡之間做選擇?
對話二:童年 ──永保赤子之心
不用急著當大人,有些寶貴的事只有小朋友才懂,比如愛玩耍、充滿好奇心,樂觀的看待世界。 有過真正童年的人,才能帶著成人世界的力量和智慧,以及內在小孩的無盡喜悅。
對話三:求知 ──好學深思的好奇心
你看這則新聞,為了成功我們可能得付出什麼代價? 一個真正英雄的條件是什麼? 你可以從日常生活盡量啟發孩子,看事情時能看得深遠一點,不要只看表面,要去探討事情的本質。
對話四:尊嚴 ──重視每個人的價值
為什麼要給流浪漢錢?每個人都有高貴的內涵,不要以貌取人; 有些不起眼的人,反而值得你尊敬、學習。 你要以身作則,讓孩子懂得看重別人的尊嚴。
對話五:敬重女性 ──學習溫柔和平的女性特質
女性在家庭,是最重要的角色。就算是男生,也要學著表達你的難過,學著關心別人。不要掩藏情緒,讓自己變得冷漠,那也會傷害到別人。 幫助孩子成為懂得正視情緒,能和平解決問題的人。
對話六:寬恕 ──內心真正的解脫
你還在氣那個人嗎? 試著從他的角度想,他也很可憐,能原諒他嗎? 不然你也一直很不快樂,不能專心做自己的事情。 告訴孩子,當他原諒別人,真正解脫的是自己。
對話七:家庭傳統 ──營造親蜜家庭
你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? 明天有什麼活動? 父母每天花五分鐘放下所有事情,全心放在孩子身上,由此開始建立對話,使家人關係更緊密。
對話八:示愛 ──讓孩子相信愛
就算大家眼中,你的的愛來愛去還真有點噁心,但別怕。現在也許爸爸不能一直陪你,你永遠都是爸爸心裡最重要的人,我永遠愛你。 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,讓他知道他並不孤單。
對話九:恐懼 ──別讓別人決定自己的價值
做自己的主人!他邀請你,你就高興; 他不邀請你,你就難過? 讓孩子做自己情緒的仲裁者,不要因為分數、外貌、人緣非要別人認同不可,而處處想迎合別人,而恐懼與不安。
對話十:上帝 ──生命確有存在的意義
相信上帝,敬畏神!人沒有完美的,有時做的好,有時做不好,重要的是你是否選擇奮力完成一件對的事。 讓孩子知道,生命是有價值、有意義的存在。
其實,這也是寫給大人看的吧?大人說不定比孩子還缺這些!
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
快樂新父母
快樂新父母
作者:朱台翔 出版社:人本
此書是人本的快樂心父母系列有聲書中,七本裡的第三本,叫做「快樂心父母」。本書裡面共有八個章節,處處可以見到用最自然、輕鬆的方式,讓孩子體悟與學習周遭的各種事情。
以下是節錄的心得與重點:
作者:朱台翔 出版社:人本
此書是人本的快樂心父母系列有聲書中,七本裡的第三本,叫做「快樂心父母」。本書裡面共有八個章節,處處可以見到用最自然、輕鬆的方式,讓孩子體悟與學習周遭的各種事情。
以下是節錄的心得與重點:
- 小孩子需要遊戲,遊戲可以說是學習的根源。當你學浮力 時、學形狀時、學距離概念時,其實需要完成這一些想像的空間與邏輯,而它們正都是從小玩出來的。小時候比較愛玩,理解這些抽象的空間問題比較輕鬆,而考高分的,不過是靠死背書。
- 這讓我想到書中對浮力的說明,以及Google人孔蓋的例子。
- 要創造小孩的遊戲環境。台灣的孩子從小就要「上班」,根本沒時間玩,身為家長,有義務要替孩子創造玩的空間。小孩愛看電視、打電玩,其實是因為沒人跟他玩,森小只提供空間、朋友、自在的心情,這樣的小孩從不看電視。然而陪小孩的角色,爸爸最適合擔任去分勞。
- 小孩要接近土讓,弄髒自己;給孩子玩沙坑、樹木、棍子、鏟子、桶子自然而簡單的東西,不需人工化的機器人、電動等……「因為他們能自己發明怎麼玩,沒有任何限制、干涉、玩法,包括玩具本身給的限制」。
- 小孩要學游泳,強健體魄、感覺統合訓練外,還要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。
- 小孩子要讓他多聽、多唱、學音樂:為什麼?朱台翔認為,至少有三個理由:培養音樂素養、練習毅力、孩子不太會變壞。
- 開始要捨得買好的音響,播放古典音樂給孩子聽,久了自然會有效果。接著要慎選老師,不好就要換。第三則是勤練習,在安靜之處練習。
- 要讓孩子學作文:家長先不要怕,不然怎麼教孩子?請先讓孩子練習「挖掘深層的感覺」。怎麼挖?要練習。朱台翔第一堂課就是請學生們吃無花果,然後寫下感覺,用感受到的感覺去描述,愈真實愈好,這就是挖。「不要用寫字這種低級技術,去干擾寫作那種較高級的活動」,孩子還不會寫字時,亂寫或用圖畫替代也可以。
- 要讓孩子學思考:第一,孩子要有閒暇的時間。在孩子玩樂、摸索的同時,他會發現很多需要思考的事情。第二、人的兩種能力:善用自然能力、文明能力。自然是觀察、水平、橫向能力。文明是關聯、垂直、邏輯能力。前者可以透過玩遊戲、做中學養成,後者則必須透過教育與學習方式。
- 教小孩思考,也必須是這樣,一方面訓練他的自然能力,一方面則要提升他的文明能力。
- 父母的責任,就只是陪著孩子,適時在一旁誇獎和鼓勵孩子,你做了嗎?
讓孩子的大腦動起來-暢銷回饋版
讓孩子的大腦動起來-暢銷回饋版
作者:洪蘭 出版社:信誼
此書是洪蘭老師的經典教養書,以腦科學研究來幫助孩子成長。幫父母親破除腦力開發的種種迷思;並提供最正確的大腦啟發方法,讓孩子樂在學習,擁有好品格!
作者:洪蘭 出版社:信誼
此書是洪蘭老師的經典教養書,以腦科學研究來幫助孩子成長。幫父母親破除腦力開發的種種迷思;並提供最正確的大腦啟發方法,讓孩子樂在學習,擁有好品格!
- 孩子不是要「及時學習」,過早的學習並不適當,關心與鼓勵才是孩子最佳的腦力開發器。
- 大腦終身都有可塑性 ,年紀大要再塑可能會有點慢,但是都有機會。越愛探索的孩子,腦神經的聯結越密,相對就越聰明。
- 心理學家發現,即使你不知道自己在學習,這個學習也會讓你的大腦造成神經連結上的改變。父母的身教,就是這樣影響小孩。大部分的學習,是在無意間進行的,睡眠則是學習中很重要的階段,大人應當讓小孩有充足睡眠。
- 父母要及早教孩子應付危險的能力:停在港口的船是最安全的,但是那不是造船的目的。
- 閱讀會讓孩子更有創造力,因為學識跟常識的基模越高,自然越容易能有創造力。
- 從小在家庭中培養紀律,也就是我們說的家教很重要。因為童年紀律的培養是個內隱的學習,只要被記得,會跟隨孩子一輩子。所以如果能越早培養孩子有良好的家教,青春期也不用太擔心他們了。
- 如果家教變成孩子的習慣,這些習慣會是"反射性",而不是"反思性"的。所謂的人格,有很大一部分是這種潛意識的心智運作,所以小時候的家教非常重要,這種內隱成為的習慣,會跟隨孩子一輩子,然後在不知不覺中顯露出來。
- 大腦會記住壞習慣,習慣化的記憶是直接儲存在神經元的突觸上,所以壞習慣養成後很難戒掉。習慣化的神經元,已經是神經通路的一分子,一旦這種迴路形成,要很久沒有接受刺激(戒掉很久很久),神經突觸的聯結才會縮回、忘記。
- 一個國家的錢如果不用在教育上,一定會用在監獄上。研究指出,大腦發展與暴力行為及反社會行為的關係成反比,童年期只要兩年的額外照顧,就可以省下很多的社會成本。
- 父母要順其自然養孩子,當這樣做,孩子很自然就會把天生的長處發揮出來。長處是他拿手的事,挫折感就低,這樣會使他更喜歡去做。這種正向回饋,會使他天生的長處很自然的顯現出來。產生了自信,孩子才會有勇氣去面對未來的各種挑戰。
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
2009年第一季閱讀大回顧
2009年已經過了三個多月,在今年初,你看了哪些好玩的、有趣的、感人落淚的好書呢?
從大環境看,今年景氣冷颼颼,大家對「理財」的無奈,相對也反映在書市銷售暢銷排行上。財經理財類書籍宛如失控的經濟般同樣失去靈驗,更多人想回歸基本面,從管理、自我檢視、個人技能提升上重新找到「振興機會」。而另一方面,心靈、勵志、愛情、親子類的書大受歡迎,大家都希望再找到那份好久沒出現過的「感動」與「愛」。期待透過一趟閱讀旅程,能暫時拋開無力插手的經濟大環境,重拾心中最純真、原始的那份感覺。
能夠在景氣寒冬中,抱著好書讀上整晚,那真是一種溫暖的享受。這裡,我們將與讀者們分享2009年第一季中,我們透過銷售市場觀察到的好書與閱讀趨勢。有些相信你已經讀過了,有些則還沒列入閱讀規劃中,無論如何,我們都認為你不該錯過這些好書。
因電影、電視劇推波助瀾的書、原聲帶
今年有好幾部賺到我熱淚的電影,如果還沒看這些電影的讀者,千萬不要錯過!就在電影推波助瀾下,同名的電影原聲帶、電影改編小說、電影原著小說也頗受讀者歡迎。有一些是原著小說乏人問津,一但躍上大螢幕後,故事變得有聲有色。而且透過俊男美女的演技與對話,更讓小說情節多了幾分想像空間。
《送行者: 禮儀師的樂章》講述一位交響樂團男子無故被裁員,跟太太回老家後無意間成為殯葬禮儀師的日片,而他太太的反對、他自己對這份工作的投入、社會貶抑觀感的衝突,成為故事裡最具有張力的主軸。相信很多人在沒看過這部電影前,會對於殯葬工作充滿負面印象,這部片將徹底顛覆你的刻板認知。
《班傑明的奇幻旅程》電影改編自費茲傑羅於的短篇小說,靈感來自馬克吐溫說的:「如果我們能夠出生時80歲,隨著年華老去,卻逐漸接近18歲,人生一定更美好……」在電影中,小老頭班傑明‧巴頓一出生就因怪病被遺棄,隨者歲月增長,週遭的人慢慢死去,他卻愈來愈年輕。在同名小說《班傑明的奇幻旅程》中,集結費茲傑羅七篇短篇,你會訝異他的文字居然也能讀出一股爵士風。而《班傑明的奇幻旅程》電影原聲帶裡的紐奧良爵士經典,曲曲勾人靈魂,我其實電影都還沒散場,就有等一下務必買來聽的衝動!
有時候提到小說《Q&A》反而不如《貧民百萬富翁》或是《Slumdog Millionaire》知名度來得高。博學教授跟貧民窟裡無名小子,誰比較有機會答對十二道比《百萬小學堂》」題目還難數倍的益智遊戲?沒想到,貧民窟出身的無名小子居然全都答對了。這是作弊?這是湊巧?當這無名小子用血淚告訴你答案的時候,你會發現天公只疼憨人。
看過凱特.溫斯蕾、雷夫.范恩斯主演《我願意為妳朗讀》的讀者,一定會被徐林克的「溫柔筆觸」所吸引。而在《暮光之城》和吸血鬼帥哥愛德華大談戀愛的貝拉,多少影迷期待「何不把貝拉咬一口變吸血鬼算了?」《他其實沒那麼喜歡妳》一方面揭露感情「真實」的一面,其實都是虛假的謊言,而追尋真愛的過程,遠比帳面上來得辛苦。
透過電影,我們看到文字文學視覺化後的另一種美。
女王與敗犬
景氣愈來愈差,男人愈來愈沒用,找到一個好男人比在路上被隕石砸到還難!到底我是一隻敗犬,還是一位女王?其實,這問題跟禪門公案一樣,敗犬可以是女王,女王也可以是敗犬,與其當個敗犬,不如當個女王吧!(順便一提,「敗犬」日文原字為「負犬」,是指沒有伴侶的女性,如同沒有戀愛或未婚的男人又叫「光棍」,是一種戲謔的稱呼。)
31歲,到了一個分水嶺,我要往哪裡走?沒有答案嗎?山本文緒《31歲又怎樣》的31則短篇,或許能給你個到底該不該「定下來」、「往前衝」的指引。《一個人的老後》不只是討論獨身女子終老問題,未婚、離婚、喪偶的單身女性都該思考這問題:老了之後誰會照顧妳?再婚的可能有多大?30年後日子到底該怎麼過?
忘記是哪位朋友說的:愛情,還沒領受到時是幻想,遇到時是掙扎,相處時需要忍耐,離開時卻是一種大解脫。《愛情沒那麼美好》用11則短篇故事揭開愛情的「真實面貌」,不用虛假的糖衣,用雙手強力掰開的雙眼看感情的現實。不過,人就是這麼奇怪,如同作者嘎然而止的篇章,殘留著濃濃的不知所措。彷彿愛情這件事,就算外包裝已經貼上「早知如此,何必當初」來警告你,無論如何你就是想自己來試試看……
嗯?妳要怪誰?買本《所有男人都是消耗品》來看吧!
幽默與趣味是解悶良藥
景氣愈差,就愈要依賴幽默感過日子。
當在誠品敦南B2電視牆上看到長腿蜘蛛的表情時,我不禁噗哧一笑。《昆蟲Life秀》是法國人導演的動畫,裡面有幾個靈魂人物,像是蜜蜂、瓢蟲、蒼蠅、蜘蛛,影片中充滿法式幽默,感覺就像看盧貝松的電影《終極殺陣(Taxi)》,只不過挑釁的對象從警察換成了其他昆蟲。這種「法式幽默」,超適合幽默感日益減少的你。
麥克阿瑟將軍在國會告別演說的名言「老兵不死,只是凋零(Old soldiers never die, they just fade away.)」讓我想到人老了,就一定要任其凋零嗎?《不老騎士》是講在台灣有十七個八十多歲的老人,就是不願意任其凋零,突發奇想要用「歐兜邁」騎1139公里征服「福爾摩沙」。老人裡面兩位曾經罹患癌症、四位需配戴助聽器,五位高血壓、八位心臟疾病,然而每一位老先生都有關節退化的毛病。對了,還有人現在才要考駕照。他們能成功圓夢嗎?
日劇與推理的世界
喜愛推理的讀者們,不知道你喜不喜歡玩網路上用Flash做的一種密室小遊戲?沒玩過一定要快點試試,保證會讓你愛不釋手。(可以用搜尋引擎找「密室遊戲」或是「逃脫遊戲」)密室遊戲是一部推理的縮影、解謎的視覺化,我們可以說它是一種簡單版、能自己動手找答案的推理小品。
推理小說當然不允許讀者自己動手翻找,我們只能隨故事主人翁的行為,數著頁數逐漸來到封底,慢慢接近真相的源頭。推理的魅力不是答案,而是抽絲剝繭的過程。
去年底日本終於播完日劇《流星之絆》,在日本關東地區創下15.81%的收視率。這部改編自日本推理大師東野圭吾的原著小說,果然日劇跟小說一樣大受好評。故事描述三個十四年前父母雙亡的兄妹,如何在法律追訴期前抓到兇手?東野老師另一部《放學後》,則是女校男老師無意間捲入一場殺人事件,兇手是老師、本校學生還是不知名仇家?看完之後,你會發現現在的高中女生可不是好惹的。
宮部美幸今年初有許多中文版推理小說上市:《樂園》、《鄰人的犯罪》、《火車》。其中受人矚目的是《模仿犯》續集《樂園》。一如記者前畑滋子說的,「我想知道那棟房子知道的一切。土井崎家為什麼選擇那樣的人生?為什麼可以堅守祕密直至時效已過?為什麼荻谷等知道這一切呢?」沒錯,真夠吊人胃口的:「我想知道,我想解開謎底。」
有陰陽魔界味道的《必需品專賣店》,是史蒂芬金透視人性慾望的又一鉅作。這家店標榜「凡是你心裡的任何秘密渴望,都能在這專賣店買到」。只不過為了得到心目中的「必需品」,你必須付出一些代價!唉,景氣歹年冬,做什麼都不順心,連購物慾被微薄薪資消滅殆盡。如果街頭巷尾也開家《必需品專賣店》連鎖店,人人有求必應,那該有多好呢?
2009年2月5日 星期四
不怕小孩問

想像一個情境。大庭廣眾之下,五歲的小兒子突然對你說:「爸爸,
面對這些臉紅心跳的問題,你/妳怎麼辦呢?我猜,
其實眾家長們不是不回答,而是多數家長自己也是一直處於知其然,
本書可以說把兒女從小到大所有可能遇到的性問題全都列舉出來,
怕小孩問嗎?新手父母們,建議你自己先用本書搞懂自己的身體吧!
訂閱:
文章 (Atom)